心 健 康
新 希 望
-宜豐縣人民醫院心臟病早篩活動-
為進一步發揮公立醫院的公益屬性,
持續推進惠民志愿服務活動常態化,
我院聚焦群眾需求,
即將于2024年9月19日—20日,
開展第二場“宜醫情·公益行”活動,
為符合心臟疾病高風險人群提供免費心臟彩超及心電圖。
活動具體安排如下:
活動內容
9月19日(星期四)-9月20日(星期五)
上午8:30-12:00 下午14:30-17:00
02取號地點
宜豐縣人民醫院急診樓(1號樓)一樓大廳
03活動對象(限前200名)
在我縣參保且年齡40歲以上,有高血壓、糖尿病、氣管炎、高血脂、心臟病家族史等高危因素,有活動后胸悶、氣促、胸痛、心悸,有雙下肢水腫等癥狀的人群。已明確心臟病患者不在篩查范圍之內。先到先得,名額有限。
參與心臟病篩查的居民朋友請于規定時間內到現場排隊取號開單,篩查活動時間為一周,每日安排檢查30名,我院工作人員將根據現場排隊順序安排具體免費篩查時間。
05溫馨提示
請參與心臟病篩查的居民朋友,攜帶好本人社會保障卡、身份證,及既往病歷資料,以便專家更清楚了解病情,給出更精準的治療方案。
健康科普 認識心臟病
心臟病是一種廣泛的概念,指的是心臟結構或循環系統出現的各種疾病。這些疾病可由先天性因素或后天性因素造成,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危及生命。
心臟病大致可以分為先天性心臟病和后天性心臟病兩大類。先天性心臟病是由于嬰兒在胎兒時期心臟發育異常所導致的,常見的包括房間隔缺損、室間隔缺損、動脈導管未閉等。而后天性心臟病則是在出生后,由于各種因素(如不良生活習慣、疾病等)導致的心臟結構和功能異常,主要包括冠心病、風濕性心臟病、心肌炎、心力衰竭等。
1呼吸短促
很多人只是進行輕微的運動就會出現呼吸短促、胸悶的癥狀,這屬于心臟病的一種癥狀要引起重視。
2胸痛
活動、情緒激動等情形下出現胸前區壓榨樣、針刺樣、刀割樣疼痛,可向后背及左肩放射,可伴有咽喉梗阻感。
3心慌
活動后出現心慌,自測心率增快或不齊。
4下肢水腫
心功能不好,水鈉潴留,雙下肢水腫,晨輕夜重。
心臟病誘因
1遺傳因素
家族史是心臟病的重要危險因素。如果直系親屬中有心臟病患者,那么自己患病的風險也會增加。
2高血壓
長期高血壓會增加心臟負擔,導致動脈硬化,進而引發心臟病。
3高血脂
血液中的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過高,會在動脈內壁沉積,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,阻礙血流。
4糖尿病
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良,易導致血管病變,增加心臟病風險。
5慢性炎癥
牙周病、呼吸道感染等慢性炎癥也能通過增加體內炎癥水平,間接導致心臟病發作。
6不健康生活方式
吸煙、酗酒、缺乏運動和不健康飲食等是心臟病的主要誘因。吸煙會損害血管內壁,增加動脈硬化風險;酗酒會導致血壓升高和心律失常;缺乏運動會導致肥胖和代謝綜合征。
7心理壓力
長期心理壓力和情緒緊張,會通過神經內分泌系統影響心臟健康,增加心臟病風險。
8環境因素
空氣污染、噪音污染等環境因素也會對心臟健康產生不利影響。
1健康飲食
保持均衡的飲食,減少高脂肪、高膽固醇、高鹽和高糖食物的攝入,增加蔬菜、水果、全谷物、低脂肪蛋白質的攝入。
2適量運動
每周進行至少 150 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,如快走、游泳、騎自行車等,有助于增強心肺功能,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。
3控制體重
保持健康的體重,避免肥胖,可減輕心臟負擔。
4戒煙限酒
吸煙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,應堅決戒煙;限制飲酒量,避免酗酒。
5控制血壓、血糖和血脂
定期測量血壓、血糖和血脂,如有異常,應及時就醫并遵醫囑治療,將指標控制在正常范圍內。
學會有效地應對壓力,通過放松技巧如冥想、瑜伽、深呼吸等來減輕心理負擔。
心臟彩超,全稱“經胸超聲心動圖”,主要檢查房子的整體結構,如兩室兩廳(心房/室)的大小、墻壁(房/室壁)是否完整或是否增厚/變薄、門窗(房室瓣、半月瓣)是否關閉良好,以及房子的穩固情況(心功能)等等。
心電圖主要檢查心臟電信號(即電路)和心肌供血的情況。分為常規心電圖、動態心電圖兩種,兩者都可以檢測“房子”電路總開關(竇房結)及電路(房室傳導通路)故障。通過記錄心臟的電生理活動,直接觀察到心臟跳動的頻率、節律,以此發現心律失常等問題。還能幫助診斷心肌缺血、心肌梗死及部位;判斷心臟擴大、肥厚;判斷藥物或電解質對心臟的影響;判斷人工心臟起搏狀況等。
此次“宜醫情·公益行”為系列活動,
我院將在9月—12月陸續開展多場
常見病、多發病免費篩查活動,
請廣大市民朋友后續多加關注,
讓我們一同守護您的健康!
暫無留言